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免疫检验 微生物类 血液检验 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免疫学检测方法(16)

时间:2010-09-16 16:58来源:幸福检验 xf366.com 点击:

2.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毒性试验(lymphocyte mediated cytotoxicity test,LMC-T)  系检测CTL的方法。当CTL再次接触靶抗原时,即表现出破坏、溶解靶细胞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LMC,检测时将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效应细胞)与传代的51Cr标记的肿瘤细胞(靶细胞)按一定的效靶比例混合,于37℃孵育一定时间,离心后用γ计数器测定上清同位素强度,其强度与效应细胞的细胞毒性成正比。按下式计算溶解百分率作为判断指标。可通过测定肿瘤患者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判断患者的预后和观察其疗效。 

溶解百分率=(实验组cpm-自发释放组cpm)×100%/(最大释放组cpm-自发释放组cpm) 

3.T细胞功能的体内测定法  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体内皮试法,细胞免疫功能正常者可出现硬结、红斑等阳性反应,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常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临床上常作为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和观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疗效、及其预后的指标。①生物性抗原皮肤试验: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类,前者包括以结核菌素(OT)、纯蛋白衍生物(PPD)及链激酶-链道酶(SK-SD)等为抗原的皮肤试验,其中以旧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应用最为普遍。定量注射上述抗原于前臂屈侧皮内,24~48小时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肿,硬结者(>0.5cm)为阳性。后者多用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作皮肤试验,一般在注射后6~12小时局部出现红斑、硬结,24~48小时可达高峰,硬结大于1.5cm为阳性。在特异性抗原皮试中,若受试者从未接触过所试抗原,则多不出现阳性反应,因而往往作两种以上抗原皮试,以对受试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作出综合评价。②化学性半抗原皮试:此类半抗原常用二硝基氯苯(DNCB)和二硝基氟苯(DNFB),皆系小分子物质,进入皮肤后即与组织蛋白结合,构成完全抗原并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时先将受试者致敏,即将1%DNCB或DNFB丙酮溶液涂于前臂皮肤,24小时后洗去并于2~3周后再以小剂量DNCB或DNFB涂于同侧或对侧皮肤,以24~48小时后发生红肿、硬结、水泡或溃疡为阳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常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但由于局部反应较大,病人难以接受。 

(二)B细胞功能的检测 

1.空斑形成细胞(plaque formingcell,PFC)检测  是体外检测B细胞功能的一种方法。该法最早用于实验动物的PFC测定。是以SRBC作为抗原免疫小鼠,从免疫小鼠脾脏分离淋巴细胞或直接用脾细胞,将其与高浓度SRBC混合于琼脂中,经37℃,5%CO2温育后,在补体参与下抗体形成细胞周围的SRBC溶解而形成溶血小区,即溶血空斑(plaque)。一个空斑代表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的数量表示抗体形成细胞的多少。IgM参与本反应,固定补体能力强,可直接激活传统途径,导致SRBC溶解,称直接法。若检测其他类别免疫球蛋白的抗体形成细胞,需在试验系统中加入相应的第二抗体才能使SRBC溶解形成空斑,称间接空斑形成试验。近年来,已应用SPA致敏的SRBC结合抗人球蛋白来检测人的抗体形成细胞,此法称SPA-SRBC溶血空斑试验。在此检测系统中加入抗人Ig,能与受检细胞产生的Ig结合成复合物,并通过复合物中抗人IgFc段与致敏SRBC上的SPA结合,激活补体而使SRBC溶解。空斑形成细胞的检测,有助于免疫应答动力学的研究和探讨药物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是目前研究B细胞抗体产生功能的重要手段。 

2.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quantitative hemolysis spectrophotometry,QHS)  该法又称B细胞介导的红细胞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是根据溶血空斑试验的原理衍化而来,可用以测定由B细胞产生和分泌的抗体裂解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以吸光值表示),从而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试验时,将免疫的脾细胞与SRBC及新鲜豚鼠血清等体积混合,于37℃水浴1小时,离心后测上清吸光值,其与产生抗体的量成正比。图18.8ELISPOT原理示意图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