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血栓学检验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及其理解(6)

时间:2010-11-11 12:00来源:幸福检验 整理 点击:
 
这些方法的性能评价也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总体上有上述关系,不排除通过抗体改进或引进其他技术升级的新产品具有优良性能。
 
(四)特殊情况下D-二聚体升高造成的两难境地
 
1、术后D-二聚体升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状态可以概括为术前缺水,术中低血压,术后继续缺水并缺乏必要运动促进血流,加之术前止血和术后抗凝以及手术造成的内皮损伤和组织破坏激活了凝血机制诱发血栓生成。因此,术后D-二聚体升高在所难免,仅凭高于Cutoff值来筛查静脉血栓显然是不够的,积极抗凝结合密切监测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由于篇幅有限,相关问题另文再谈。
 
2、妊娠。妊娠女性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同龄非孕妇高3-4倍,其诊断也更为复杂,比如,非血栓性的小腿肿胀疼痛与静脉血栓的鉴别。超声作为诊断非孕期妇女DVT的首选工具,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很高,但是对于孕期常见的髂静脉血栓或小腿静脉血栓并不可靠。因此,检测前的临床判断(PTP)和D-二聚体测定被纳入了可疑DVT的诊断方案。
 
由于怀孕期间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同步活化会出现一系列标志物的升高,这就给筛查妊娠女性的静脉血栓带来的困难。据报道,D-二聚体在一般就诊患者中的阳性预测率为18%,但是28孕周以上的妇女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分别降至49%和9%。即便是没有任何并发症的孕妇,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也会随着孕龄的增长呈现升高的趋势。临床上,总有一些医生试图得到一个明确答案:D-二聚体到底超过多少时我们开始抗凝?然而,即便是有学者做过此类调查,我们也不能随意地推荐,或者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何时用何参考值预测孕妇静脉血栓的发生,应该建立一个真正具有指导价值的时间趋势曲线来指导排除诊断或者是抗栓治疗。
 
(五)D-二聚体能否用于预后
 
D-二聚体作为独立的栓塞风险预测因子,阴性时复发血栓的风险比阳性者低60%。同时D-二聚体升高比低值或阴性的患者血栓标志物也增高,比如VIII因子,凝血酶原基因突变等,因此可以理解为,D-二聚体水平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由于纤维蛋白的不断形成和溶解,另一方面,这些标志物的升高为复发血栓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除了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外,D-二聚体在如下情况也有潜在的预测价值:急性肠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脑梗塞,动脉纤维化和菌血症等。血浆D-二聚体增高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而言预后较差,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急性肠缺血时开腹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的指标之一;脑梗塞时,D-二聚体可用于病因分析。心源性(来源心脏栓塞而没有大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性栓塞(大血管疾病而没有心源栓塞)时,D-二聚体升高,但是腔隙脑梗塞(皮层下小梗塞)时D-二聚体为阴性。近年来对于D-二聚体预后价值的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样本量较小,定量分析少,而且部分研究将诊断DVT的cutoff值用于预后分析,降低了其应用价值。尽管当前国内D-二聚体的检测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与方法学和临床应用相关的问题还很多,还有更多的研究热点等待我们去挖掘。www.xf366.com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