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血栓学检验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及其理解(5)

时间:2010-11-11 12:00来源:幸福检验 整理 点击:
www.xf366.com
 
由于每种试剂所用抗体不同,因此相应的校准物也不同,目前校准物包括交联纤维蛋白凝块被消化处理后的血浆,DIC患者的混合血浆,或者高分子量纤维蛋白寡聚体制品等。制造商只选择适合其产品的校准物,但是一种定值校准物不会适用于另一品牌的试剂,因此,D-二聚体测定没有参考标准,方法之间校正的可能性也很低。
 
(二)如何确定D-二聚体的Cutoff值
由于血栓栓塞不单作为一种独立疾病存在,除了原发性疾病并发血栓之外,外伤和手术等都会造成D-二聚体水平升高,而且年龄和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十分显著,毫无疑问,灵敏度特异性和预测价值的不一致性也就由此而生。鉴于D-二聚体测定的方法学差异,在应用上很难实现标准化,也不易制备通用型的标准品或校准物,可行的倒是根据每个体系的检测特性,各自建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Cutoff值,一方面该值应在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获得,另一方面还应根据检出特征选择适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来确定该值。由于D-二聚体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过筛上,因此如果Cutoff过低时,灵敏度过高,假阳性过多就失去了检测的特异性,达不到筛查的效果。而Cutoff过高,假阴性过多,漏诊了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后果将不堪设想。Cutoff的选择不应简单照搬厂家推荐值,应该参考在权威杂志发表的有临床诊断价值的实验结果,并在使用之初针对本地人群或患者加以验证。
 
(三)D-二聚体的量值判断与临床决策意义
 
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成年人每年发病率约为0.1%,男性略高于女性,其中大约2/3表现为DVT,另1/3为PE。静脉血栓的预后不容乐观,多为死亡、复发、栓后综合征以及抗凝后的大出血,栓后综合征的出现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下降,6%的DVT和10%的PE患者出现症状后1个月内死亡,PE死亡率高达30%,原发性静脉血栓病死率较低,而肿瘤并发血栓的死亡率最高。可惜的是,尸检结果表明许多死亡患者临床上并未诊断出PE,因此,提高PE的临床诊断水平对于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造影无疑是诊断DVT和PE的“金标准”,但是造影价格相对较高,有侵入性损伤,还受到医院医疗水平的制约。不造影的话,还可以选择肺部扫描和超声,即便不考虑价格因素,这两种方法也不便作为常规筛查,而且真正有PE的患者用一般肺部扫描也只能发现10-20%。因此,临床医生倾向于向实验室申请D-二聚体检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D-二聚体就用于静脉血栓诊断的排除诊断,D-二聚体正常或者低于Cutoff值就可以排除DVT或PE的可能了。与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相比,D-二聚体测定更为简单便捷,价格低廉。如果临床认为发病的可能性较低,D-二聚体又是阴性就能够安全排除静脉血栓,大大减少进一步的影像学评估。
 
一种可靠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诊断PE的灵敏度可以达到99%以上,特异性为40-60%,阴性预测值(阴性时可以确定不发病的几率)达到99%,如果将Cutoff水平由500ug/L提高到4000ug/L,那么D-二聚体的特异性可以达到93%,但是为了避免漏诊,不建议盲目提高D-二聚体Cutoff值。
在诸多D-二聚体测定方法中,普通ELISA法对DVT诊断的灵敏度优于定量和半定量的乳胶凝集,定量快速ELISA优于定量和半定量乳胶法,定性快速ELISA优于半定量乳胶凝集。定量和半定量乳胶凝集以及全血凝集法的特异性优于ELISA,定量和半定量以及定性ELISA。其中,ELISA和定量快速ELISA最具阴性诊断价值(似然比分别为0.12和0.09)。对于PE诊断的灵敏度,ELISE、定量快速ELISA(半定量方法稍差)要高于全血聚集法,但是全血法的特异性独具优势。进一步细分的话,定性快速ELISA优于ELISA,定量和半定量的快速ELISA,定量和半定量的乳胶凝集法。ELISA、定量或半定量的快速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阴性诊断价值(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3, 0.13, 和0.11)。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