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 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血小板输血中的细菌污染及其预防(2)

时间:2010-09-12 15:47来源:未知 点击:

  血小板输血引发的败血症的危险程度很难估计,因为大多接受血液制品的病人病情危重,在输血时,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另外,许多发热反应被误以为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或是病人潜在疾病造成的,因而部分掩盖了败血症的症状,而没有进行彻底的调查,1998~2000年, 美国疾控中心、美国输血协会、美国红十字会和国防部进行了一项细菌污染的研究,有104家采供血机构参加了调查, 发放了单采血小板(SDP)1804725U以及全血分离的混合血小板1033671U, 发生细菌污染29例, 其中6例死亡。单采血小板输血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是9.98/100万U, 全血分离的混合血小板是10.64/100万U, 致死率分别为2.22/100万U和1.94/100万U。

  四. 细菌的来源
  
  Klein等指出造成血液污染的是一些普通细菌,见表1。

表1:导致血小板污染的常见菌种
Gram 染色阳性菌
 
1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表皮葡萄球菌)
 
2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3
 Bacillus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
 
4
 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
 
5
 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α-溶血链球菌)
 
Gram 染色阴性菌
 
1
 K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白菌)
 
2
 Klebsiella oxytoca(解鸟氨酸克雷白菌)
 
3
 S marcescens(粘质沙雷菌)
 
4
 Salmonella cholerasuis(猪霍乱沙门菌)
 
5
 Salmonella,type B(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6
 Proteus mirabilis(奇异变型菌)
 
7
 Enterobacter cloacae(阴沟肠杆菌)
 

  污染源包括:
  (1)采血器材:采血器材可能在制作、消毒、运输或存储过程中, 出现耗材损坏和生长细菌。
  (2)献血者:极少数无临床症状的菌血症献血者; 以及穿刺部位皮肤消毒不够彻底。
  (3)周围环境:采血环境消毒不严, 空气中细菌超标。
  (4)采血人员:采血过程中双手消毒不彻底等。
  (5)血液储存、制备过程。[NextPage]

  五. 防止细菌污染的措施

  1 避免细菌污染

  (1)采血器材:采集前认真检查采血器材。
  采血器材可能在制作、消毒、运输、储存过程中,出现破损或发霉, 因此每次采集前仍必须认真检查采血器材是否破损、发霉, 液体是否清澈透明, 以防止因采血器材引起的细菌污染。

  (2)献血者
  A 加强对献血者的筛选: 
  献血者菌血症是血液污染的原因之一。Benson认为近期有皮肤破损穿刺史的献血者可能有无症状的菌血症。Golden等认为献血者患了胃肠和呼吸道感染, 就应进行血液培养, 进一步收集数据,确定细菌的来源。例如,小肠耶尔森菌,有可能使献血者成为无症状带菌者。这种细菌在4℃能很好生长,成为输红细胞成分引起菌血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尽可能排除菌血症和潜在的菌血症献血者, 避免血液引起的感染。献血前应加强对献血者的筛查, 使其认真填写献血健康问询表, 询问病史和体检, 有条件的情况下做献血者外周血计数, 观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附表,成人相对值)。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