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微生物类血液检验 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13-09-24 20:04来源:幸福检验 收集整理 点击:
       摘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结果对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等4种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2000年5月~2004年5月期间血常规资料;伤寒患者58例、HFRS患者47例、疟疾患者23例、IM患儿5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对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收集健康成人及儿童静脉血共70份进行血常规检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伤寒患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嗜酸性粒细胞(EOS)消失;HFRS患者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100×109 /L,多数病例白细胞分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但是异淋比例多在15%以下;疟疾患者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轻度减低,血小板计数<100×109 /L,多数病例血涂片可直接找到疟原虫;IM患儿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异淋易见,多数病例异淋比例>10%。结论  血常规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伤寒等4种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
       关键词:血常规;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疟疾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等4种传染性疾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扁桃体炎等,从而延误治疗时机。我们查阅了2000年以来我院伤寒、HFRS、疟疾以及IM等4种传染性疾病的有关病例资料182份,总结分析了以上4种疾病的血常规特征。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研究组来源  均为我院2000年5月~2004年5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伤寒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16~59岁;HFRs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14~62岁;疟疾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8~42岁;IM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1~14岁;其他疾病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其中上感患者22例,肺炎患者16例。
       2.正常对照组来源  儿童组来源于幼儿园的健康体检儿童,共30名,其中男14名,女16名,年龄3~6岁;成人组来自某高校职工健康体检者,共40名,其中男28名,女12名,年龄25~65岁。
二、诊断标准
       伤寒、HFRS、疟疾和IM等4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均参照雷秉钧主编的《感染病诊疗手册》。
三、方法
       1.标本来源  抽取正常体检者静脉血2 ml,EDTA-K2抗凝,0.5~2 h内进行血常规检查;门诊患者抽取静脉血2 ml,EDTA-K2抗凝,2 h内做血常规检查,住院患者入院3 d内检查血常规。
       2.试剂及仪器  使用日本光电6104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室内及室间质控结果稳定。
       3.测定方法  血常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血涂片显微镜检查进行白细胞分类,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采用显微镜计数法,疟原虫检查采用涂片染色法。
结果
       4种传染性疾病和正常对照组血常规结果见表1。4种传染性疾病不同的血常规改变见表2。
血常规对照结果
讨论
       伤寒、HFRS、疟疾和IM等传染病临床上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且早期临床特征不典型,易与一般感染性疾病混淆。根据我们对上述几种传染性疾病及一般感染性疾病血常规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伤寒等4种传染病均有不同的血常规改变,见表2。因此,血常规可作为这几种疾病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伤寒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4.0×109 /L者占37.9%,(4.0~10)×109 /L者占60.3%;EOS多消失,比例占87.9%;少数病例伴血小板计数轻度减少。但伤寒患者白细胞计数多数在正常范围内,仅部分病例表现为减少,因此白细胞减少已不再是伤寒的突出诊断特征之一。EOS消失或减少可作为伤寒诊断的特征,可能由于伤寒杆菌毒素作用下易造成中性粒细胞和EOS分布异常或破坏增多,从而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和EOS减少或消失。
       HFRS 患者血小板明显降低,<100×109 /L者占93.6%;多数病例血涂片镜检可见异淋,比例多在15%以下(3%~14%);HFRS患者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病原体及毒素作用于骨髓,使巨核细胞生成减少、成熟障碍,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病原体及毒素直接损伤血小板使之消耗增加。异淋比值升高的原因是汉坦病毒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反应,致使其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外周血可见的异淋。因此,血小板减少、异淋比值升高是HFRS患者特征性的血象改变。
       疟疾患者血红蛋白轻度减低,(80~120)g/L者占65.2%;血小板计数轻度减低,<100×109 /L者占82.6%;多数病例血涂片可直接找到疟原虫环状体或大滋养体。罗进才等认为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被阻在脾脏血小板池内,导致外周血液内的血小板数目减少。疟原虫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导致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不仅对血小板有损伤,同时也造成成熟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轻度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由于外周血疟原虫密度低、检验师的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直接涂片疟原虫检出率较低。因此,对于临床高度怀疑疟疾的患者,临床医生可结合血常规结果(血小板下降,轻度贫血)做骨髓涂片检查或疟原虫抗体检测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IM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异淋易见,多数病例(87.0%)异淋比例>10%。异淋比值明显升高,原因是EB病毒感染B细胞,继而引起T细胞的强烈反应,形成周围血中可见到的异淋,也就是活化的抑制性T细胞。IM患者血常规突出的特征是异淋比值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查包含的项目多,出结果迅速,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常见传染性疾病初筛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信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     杨菊红,胡丽华,李一荣,时杰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