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 生化检验 免疫检验 微生物类血液检验 输血管理
返回首页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

时间:2010-10-26 10:19来源:幸福检验 整理 点击:

【摘要】血常规检验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要想获得准确的、能真实反映患者实际情况的检测数据,除了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正常的质控工作以外。实验室检验还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控制。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

血细胞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数据的进行计数检测分析,也称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主要用于帮助和鉴别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还用于某些治疗的监护,是临床医学检验以血液检验应用范围最广,利用率最高,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随着高科学技术的应用,用显微镜进行血细胞手工分析已经被血液细胞分析仪所取代,随着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自动化应用和质量控制深入,血常规的检查质量工作趋于标准化、规范化,然而临床工作中仍发现一些结果与临床资料不相符,研究发现这种误差多数来自分析前的标本质量,少部分来自分析过程中引起的,因此从制标本到贮存、运送到分析得出结果,其间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不容忽视。

 

1.可影响血常规的检验结果的一些因素

1.1 标本的收集时间。某些生理因素,如进食、运动和情绪激动等,均可影响血液成分,甚至在一天之内,自细胞计数和嗜酸粒细胞计数也有
一定的波动,因此,采血应尽可能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生理条件下进行,以资比较和进行动态分析,那么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就有需要对病人何时采血进行指导。药物也是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的影响,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方面的复杂变化(这些变化并非原发病所致),从而影响临床检验结果;这不仅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会以致误导了医师的诊断,因此最好在服药前采血。如激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能影响并可引起血小板和红细胞量的减少,抗菌药物引起白细胞减低;输过血及输过液的病人,血常规检查最好是在输完24后小时才进行。

 

1.2 采血部位。

1.2.1 取得血常规检验标本,最常用的途径是末梢毛细血管采血和静脉采血。各类文献均表明,静脉血血样是最可靠的标本,手指血是末梢
毛细血管血样中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较为稳定的血样。有研究〔1〕表明,与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仍然较差,白细胞计数明显高(+8%)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一9%)。自细胞的增高可能与刺破小动脉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血小板的降低可能与吸附于皮肤穿刺处形成微血块有关。

1.2.2 使用静脉血做血常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交叉传染、医源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微血块阻塞机器等血细胞分析仪故障。因此,绝大多数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特别是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此外,一些侧支循环不好的病人必须在血液循环好的部位采血。

1.3 采血量。多数情况下,静脉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但是使用针头一注射器一试管采血,抗凝剂的配制、添加、采血的多
少都很难严格控制,所以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也很难准确。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血样的质量。血液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微凝血块的形成本身就影响一些检验指标(WBC Hb PLT结果偏低)还可能阻塞检验仪器;血液比例过低,抗凝剂相对过剩难以溶解对也会引起阻塞仪器。传统末稍采血无法保证混匀血液和抗凝剂及其比例,采血相对过多时,试管里剩余空间少,采血后混匀血液和抗凝剂变得更加困难;而充分混匀血样,使之达到均匀一致是得到准确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前提。因此最好是能使用加有定量抗凝剂及定量负压的真空管来进行定量静脉采血。用分析仪做血常规,通常是仪器自动吸样。那么我们用的血量必须要足够,在机子吸样完后至少要还应剩余20—30微升,特别是一些还采用末稍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常常会因为血量不够而导致人为的结果误差,这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