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 卫生科技 医学动态 政策法规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 页 > 医学新闻 > 检验医学 >

开展血型基因及其应用研究把输血医学推向分子水平

时间:2010-09-13 22:47来源:幸福检验 xf366.com 点击:

   血型是血液中各种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志,包括红细胞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中性粒细胞抗原、血小板血型(HPA)、免疫球蛋白遗传标记、血清型、血清酶型、红细胞酶型等,各种血型的表达都受基因(DNA)控制。20世纪50年代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板学说,60年代Monod和Jacob提出基因调节控制的操纵子学说,70年代Sanger发明DNA末端终止法测序,80年代Mulis创建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血型研究借助于DNA研究方法的日趋完善,跨进了分子生物学时代。Yamamoto等1990年克隆了编码糖基因转移酶A1基因的cDNA,Colin等1991年克隆了RHD基因的 cDNA, Marsh等1998年系统公布了HLA-I类和HLA-II类DNA序列,于是90年代全面展开了对血型的基因研究。


  血型基因分型技术与传统的血清学技术比较,优点是试剂由化学合成,易于获得和标准化;取材容易,无需新鲜血样而仅需微量样品等。由于HLA的高度多态性,试剂血清来源困难及不易标准化,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受干扰因素较多等原因,HLA基因研究进展最快,首先在器官移植领域进入临床应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75万余例供者HLA分型全部采用DNA技术,已移植了800多例,为挽救众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发现了36个HLA新等位基因,也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资料,特别是中国人群。血小板无效输注一直是临床输血中一个难题,HPA表型检测受到试剂血清和试验方法的制约,很难成为常规检测方法,基因配型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红细胞疑难血型的检定是安全、有效输血的前提,在特殊情况下,如红细胞被自身抗体致敏、表型被疾病干扰、ABO亚型、RhD变异体如弱D、极弱D(Del)等血型不易鉴定时,基因分型是正确判定血型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血型基因研究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已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除了输血前试验和器官移植以外,还用于:1)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辅助诊断,如以母亲外周血 细胞或血浆DNA预测胎儿血型,鉴定父亲RHD或ABO基因是纯合子或杂合子等制定HDN发生机率;2) 某些疾病的病理研究,如探寻Duffy血型基因与间日疟原虫侵袭红细胞或HLA-B27与强直性脊椎炎关联的分子机制;3)血型突变或“新血型”(如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B2型)需要基因分析并与突变前比较才能确认;4)血型血清学分型试剂要用血型基因分型验证才更为可靠;5)血型基因与药物遗传多态性;6)法医个体识别,如血样表型同为A型时,一基因型为AA,另一为AO,则显非同一个体;7)人类起源研究,血型基因分型比表型更深入可信;8)隔离人群遗传基因抢救,我国有56个民族,本是人类学的丰富宝库,但在现代文明冲击下,不同民族互相通婚、融合,一些民族仅保留语言、宗教等特色,保留民族血缘的隔离人群日渐稀少(如满族,回族),携带遗传标志的细胞或表型不能长期保留,而其血型基因则可长期保留;9 )为前沿科学动物血基因改造或人源化奠定基础。

    与临床最紧密相关的血型是红细胞血型、HLA和HPA;HLA在血型基因及其应用方面成果最显著,红细胞血型和HPA的基因研究已经起步。但是必须指出的是,HLA主要用在移植配型方面,细胞移植与输血是有本质区别的,移植要求供者细胞在受者体内长期存活,而输血则不要求长期存活;因此,输血的配型即红细胞配型与HLA配型的要求是有区别的。HLA在移植配型上基因配型取代了血清学配型(交叉淋巴细胞毒试验还保留),但红细胞输血至少目前基因配型不能取代血清学配型(特别是取代不了至关重要的主侧合血试验),在临床输血前试验中,血型血清学技术仍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作者:兰炯采1 张志欣2(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510515;2.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