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检验学 临床血液学 生化检验学免疫检验学 微生物检验 输血与临床
返回首页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时间:2013-09-26 21:25来源:幸福检验 收集整理 点击:
      【摘要】目的  观察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36例急性缺血性结肠炎(观察组) 患者入院第1、7、1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比较;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  入院第1天及治疗第7、14天,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全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亦显著高于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者显著升高,故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广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病变范围小患者。
 
      【关键词】结肠炎,缺血性;D-二聚体;诊断;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急性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发病率不断升高,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临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结肠镜检查及钡剂灌肠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但常需要行肠道准备,患者痛苦大、检查费用高,且有导致肠穿孔的危险。本研究通过对36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探讨其在诊断急性缺血性结肠炎中的价值,以期寻求一种简单、经济、可靠的检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9月本科室收治的急性缺血性结肠炎患者36例(观察组),均经临床、急诊肠镜检查及病理或肠系膜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其中男14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
1:2;年龄42~83岁,平均(60.5±12.3) 岁。病变部位:乙状结肠6例,降结肠6例,降结肠、乙状结肠14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2例,全结肠4例。排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其他急性血栓性疾病及肿瘤患者。
 
       另选取34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1:2;年龄41~70岁,平均(61.2±12.6) 岁。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构成间有均衡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于入院第1天及治疗后第7、14天分别抽取肘静脉血3ml,对照组体检者采血1次,均注入枸橼酸钠抗凝试管中,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进行D-二聚体检测。仪器采用美国AXSYM plus 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试剂采用仪器配套试剂盒,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测定D-二聚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分隔线----------------------------
赞助商链接
推荐内容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